找到相关内容10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藕益智旭的净土思想

    藕益智旭的净土思想  智旭(公元1599—1655年),字素滑别号“八不道人”,晚称“藕益老人”。俗姓钟,明万历二十七年生于古吴木渎(今江苏吴县)。对净土宗的发展贡献甚巨,被后人尊为莲宗第九祖。藕益是明末禅净同归思潮的参与者与提倡者。他远承宋代永明延寿禅净双修遗风,近取憨山、莲池等禅净融通思想,依自身践履,以三学一源为基础①,提出深信、发愿、执持名号为净土正行。在其所著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》指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2462765.html
  • 禅者的感恩

    ,三藏十二部跟这个无二无别,我说你是魔王。为什么?憨山大师讲过,道教最高境界是天上的圣人,他有禅定的功夫,有色界天的四禅定。他追究生命只追究到无明的境界,无明没有破过去,所以你读道教的东西发现总有一个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563443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/第一章

    可以指导于我们?  以上种种问题,也是我多年来的困惑,不知您是否也一样在找寻。所谓“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。”因此有疑当问,有惑当学,但又如何学起?  憨山大师曾言:“不知春秋,不能涉世;不知老庄,不能忘世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16370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版本及内容流变

    史称“德异本”。这个版本在日本发现了元延枯三年(1316年)的刻本,称为“元枯本”,是经高丽而传人的。德异本翻刻本极多,明末高僧憨山大师重刻的曹溪原本,也就是这种本子。  (4)宗宝本  宗宝本又称...

    张志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1363762.html
  • 禅的情趣与文人园林

    ,不一而足。其情趣淡泊、幽远。  明代中叶以后,有一段时期禅悦之风又风靡于士人生活中。李贽、袁宏道、袁中道、董其昌等,与名禅师紫柏、憨山等相交甚密。沈德符《敝帚轩剩语》卷上云:“紫柏名振东南,缙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1963871.html
  • 当《老子》与佛教相遇

    [16] 德清.憨山老人梦游集[M].台北:新文丰出版公司,1973.  [17] 智旭.灵峰宗论[M].台北:青莲出版社,1994.  [责任编辑 杨 军]  LAO ZI versus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364246.html
  • 冯学成:四十年学佛经验

    类似的故事不少,祖师大师坐监狱。大家知道,紫柏尊者在万历年间被锦衣卫投在监狱里面,北京城里,最后活活被打死,这个明末四大高僧中的顶尖人物呀。憨山大师更不得了,但也一样被流放,剥去袈裟,流放雷州,到雷州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064546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4)

    莲池袜宏(1506—1586),以圆顿宗旨释《阿弥陀经》,融通事理,指归一心。雪浪洪恩、憨山德清(1546—1673)都是贤首宗的名宿。清代传贤首的有续法、道理两家。居士中有周克复、彭绍升、杨文会诸人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664553.html
  • 禅宗与文人画(2)

    昌力图沟通禅与画之间的联系。万历年间,以他为首的包括在京的江南文人唐元徵、袁宗道、瞿洞观、吴观我、吴本如、萧玄圃等,与有名的憨山禅师组织了一个小社团,专门聚在龙华寺内谈禅。(《画禅室随笔》)董其昌本人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864955.html
  • 宗教神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学——《宗教思想家论人生》总序

    根本秘诀。明代憨山大师更把体悟生死视为佛教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价值。他在其《梦游集》中用“生死大事”四字来解说佛教的存在意义。他写道:“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,即佛祖出世,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,非于生死外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5665023.html